3044am永利(China)集团官方网站-Macau Store

某制造业企业涨薪20%还“一工难求”?发改委回应:强化人才培训,加强用工服务

2021-09-15

 “所有的线下招聘会,我们基本上都去参加。但填表报名的只有几个人,能来公司面聊的更少,最后能招到只有一两个人,并且新来的员工还需要进行一到两个月的熟悉期。”山东某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徐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这些令徐毅头疼的问题,在其他制造业公司也存在,甚至在很多制造业发达地区,“招工难”的问题也依然存在。有的企业甚至为了留住一线工人,只能采取不断涨薪策略。河北某食品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青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今年已经在去年工资的基础上提高了20%,但依旧招不来人。

对此,在8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目前社会比较关注制造业就业问题,其中“用工难”“招工难”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总的来讲,制造业用工当前确实比较紧张,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制造业为何“一工难求”

一边是公司积极招聘,不断涨薪;一边是制造业工人“一工难求”,究竟为何?

在吹风会上,高杲从疫情因素、人口结构、技术性人才短缺三方面,阐述了制造业用工难、“招工难”的问题。

他表示,现在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特别是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还在蔓延,客观上影响了一些地区制造业的招工和稳定用工。从短期来看,主要是普工出现阶段性、季节性的短缺。我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势也是企稳向好。并且我国率先较有效地管控新冠疫情,经济恢复程度相对更快,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出口的一些领域,订单需求比较饱满,因此用工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短期之内有用工短缺的情况。

同时,我国人口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出现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制造业领域的一些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有所加快,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龄职工越来越难适应新的岗位。而许多年轻人可能不太愿意到制造业领域去就业,而更倾向于一些工作比较灵活、工作强度相对较小的服务业领域,所以客观上来看,也加剧了制造业用工的紧张。

除此之外,制造业“招工难”还因为持续性的缺熟练工、技术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短缺。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非常快,特别是一些新的科技应用在迅速深化和扩大。比如芯片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这些领域用工需求很旺盛,但是它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因此在短期之内,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跟不上形势,所以出现了结构性缺口。

对此,上海市党校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国庆也认为,人口结构调整是很重要的因素。他表示,对年轻从业者来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相对比较劳累的技能工作,即使制造业的工资高些,他们还是愿意从事跟新经济相关的服务业和专业工作,制造业由于工作量和劳动环境等原因,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以体力充沛的年轻人为主,所以制造业的年轻人供不应求。对中老年从业者来说,他们能接受制造业,但体力又不能胜任制造业的高强度和复杂的劳动环境,企业招人会树立年龄门槛将很多中老年从业者排除在外,所以制造业的中老年从业者供大于求。

“制造业‘招工难’,年龄供求错位是一个重要原因。”杨国庆向本报记者强调道。

“招工难”如何解决

那么,该如何解决“招工难”呢?发改委指出了三点措施:“降本减负”,促进高质量就业;强化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服务。

高杲表示,疫情期间出台了很多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措施,之前行之有效的措施还会进一步延续。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还要做一些不断的充实和调整,提高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强制造业对年轻人就业的吸引力,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开发更多制造业领域技能型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新模式,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打造更多制造业就业新增长点。

人才培养方面,《“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也提到,强调要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创业链与培训链的有效衔接,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快重点领域急缺紧缺人才的培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除此之外,加强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服务,包括了健全重点企业用工的常态化服务机制,以及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同。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设立就业服务专员,实施定点服务,同时通过广泛开展专场招聘、劳务协作等多种渠道,帮助解决制造业用工问题。在促进制造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中国健康产业智库专家孟立联也表示,要想根本解决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并做到相适应、相协调、相协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就业与教育的协同机制等。

除了上述三点措施,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汪张明还认为,为了有效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不能只靠国家,更在于企业。企业要建立长效机制,以适应就业人口减少、社会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企业要在岗位升级上做突破,要将技能型人才培养做长期投入,在薪酬福利做倾斜,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人才配置中的作用。

上海市党校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国庆表示,在解决措施上,除了上述几种之外,还可以推动制造业加快智能化、自动化速度。机器大幅代替人力的“无人工厂”有助于解决制造业的“用工荒”,这样就将很多简单重复和重体力劳动的人力岗位替代掉了。当然,这种替代只是一个总体趋势,现实推进中还需建立在成本收益和规模效益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基础上,而且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实现深度融合之后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汪张明:3044am永利集团人力资源集团总裁助理兼合肥3044am永利集团总经理

扫码关注

3044am永利集团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